彭林教授以商周與秦朝的興衰對比為切入口,講述中國古代帝王之家如何培養太子。三師三少的選拔,以及他們對太子的德行,知識,能力的輔佐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。帝王之家的家訓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《帝範》尤為出名,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,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情懷。帝王之家如此,普通百姓亦然。
家風,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,它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,也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。從《顏氏家訓》,《朱子家訓》到《曾國藩家書》,《錢氏家訓》,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,
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。《顏氏家訓》是顏之推以其個人經歷闡釋修身,治家,處世,為學的著作,顏氏家族把先居家盡孝,才能為國盡忠作為家風的要義。曾國藩的家風,其核心是勤,儉與謙。進德修業,勤儉修身,戒驕求進,待人謙虛,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。《錢氏家訓》也一脈相承,成為了錢氏家族中出了許多院士的根源。
中國自古講究門風,註重家教。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要合乎禮儀規範,”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”,雖然家規、家教形式不同,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,這就是家風,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傳承。
彭林,1949年出生於江蘇無錫,歷史學博士。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,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,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, 《中國經學》主編,北京大學《儒藏精華》編纂委員會委員。彭教授常年從事先秦史,歷史文獻學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,而以儒家經典“三禮”(《周禮》,《儀禮》,《禮記》)的研究為重心 。
近年來,彭教授先後做客央視《百家講壇》和《文明之旅》等知名欄目,講述中華禮儀和儒家經典。
彭林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,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,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,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;曾任京都大學,台灣中正大學,香港城市大學等校客座教授。
彭教授在清華大學主講的“中國古代禮儀文明”,“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”課程均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。